结课作业 | 品读四季 共话节气

发布时间:2023-01-12浏览次数🙍🏿:398

        四时八节、春夏秋冬,自古时起,中国人便找寻着天地自然、气候物候👑、季节与万物之间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酝酿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让更多人“亲近”传统🌹,推动传统文化跨媒介、跨圈层传播,这正是全媒体文化类节目主持创作的初衷与归宿,青年媒体人使命在肩,短视频时代大有可为🚇。有鉴于此,本学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课程《节目主持概论》结课作业聚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二十四节气,21级播音班的28位同学们找寻多样场景🫧、借助多元资料,生动活泼地讲述节气与四季的故事。现挑选部分作品予以展示。


梅柳待阳春·大寒

包涵文

        这次节目并非是知识技能传播✍️,而是有关文化的讲解👨‍🏭,我希望将大寒作为一个概念留在观众心中:大寒并不寒冷🍸🙌,它预示着将要到来的春天,它承载着过年迎春的温暖回忆🚋。因此我选用的元稹诗句中的“梅柳待阳春”作为标题。同时讲述了很多有关自己与大寒的回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如何与镜头之外的受众进行有效互动?我的方法是让自己对镜头的说话状态转变为对一个具体的人的说话状态,找到交流的感觉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另外🧗🏼,与环境、物品的互动也应该成为节目主持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比如切身在雪景里讲到大寒,在讲天气时手里的一块冰🏌🏽‍♀️,在讲到灶糖时自己替观众品尝灶糖🤾🏿‍♀️,讲到迎春自己动手写春联……以此消解严肃感🦴,并增加观众的沉浸感。

        从前期资料的查找到后面雪景的踩点,场景的布置还有服装道具的设计🎟,以及剪辑和特效的学习😚,每一个都需要自己思考和准备🖖🏽。在我看来,镜头的表达和美感的表现是亟需提升的能力👷🏽‍♀️。因为有扎实的内容做基底后👩🏽‍🍳,如何在形式上更加新颖,在视觉上更加好看,这也是在全媒体时代抓住观众非常重要的因素🥽🆘。

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G4y1A7Cn/?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14bdd4d124487e6ecad317373d0b7373


跟着节气走中国·霜降篇

陈楚欣

        抽中“霜降”这一题目后⚾️,我一直构思讲述的方式🙏🏼🥗。机缘巧合下,我就想到利用我的家乡长沙岳麓山秋季的美景来进行拍摄。我想要将岳麓山独有的红叶景观与“我的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分享我与岳麓山、与霜降时节的故事来让观众更好的带入😳。我在撰写主持词时也尽量让话语更有故事感、讲述感,希望能够在一个比较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让观众了解霜降💅🏿👇🏽,了解岳麓山。

        主持人对着镜头表达时需要知道自己在传播什么,受众是谁🤪,所以我在拍摄过程中最强的信念感就是将我对岳麓山的熟悉与感情传达给想要来岳麓山旅游的观众🧑‍🎄,同时让观众也能对霜降赏红叶这个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感知自然的魅力所在。拍摄过程最大的困难就是岳麓山人比较多,我容易受到周围游客的干扰。拍摄时总会有游客入镜或驻足观看,这一点比较考验我的耐心与综合素质。

        剪辑过程中𓀋,我吸取了期中作业的经验,这次我选择通过简洁的剪辑📛,希望让观众能够聚焦于我本人诉说的内容。我理想化的节目节奏是在我根据实地景观讲述之后👩🏽‍🍳,在空镜部分讲述人与自然共生的哲理。通过这期节目的制作👎🏽,我对如何制作一档节目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也对节目制作越来越感兴趣。虽然整个制作过程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也许很辛苦,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十分有趣的🤞。每次我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心里都想着📂:“要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微小的收获或感动就好了📍。”只要一想到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我就特别特别开心。

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M411F7Ma/?spm_id_from=333.999.0.0


上海24·夏至

陈瑜潇

        抽签确定主题为“夏至”后,我庆幸自己对这一节气还算是有些了解🧑🏽‍🌾🧕,但也苦恼于在冬季拍夏至,这样反季节的陈述应该如何呈现出一个不突兀同时有看点的效果🙅🏿‍♀️。所以我在片头就点明这个节目的设定,是在2022年最后的时刻用24天的时间来重温二十四节气👩‍🍳。这样能够让反季的景别不突兀的与夏至向结合🦹🏿‍♀️。

        介绍节气所包含的内容其实相对而言是共性的,上海相对来说又是一个特色习俗较少的地区。所以我又开始思考如何使我的节目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结合自己所在地上海,虽然没有特别的民俗🤚🤚🏼,但是别具特色的地点与风景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在每一个不同片段拍摄地点的选择上,我都将上海不同的特色融入其中。最一开始的场景天安千树,在这一建筑物上有上百棵正在生长的树木,象征着上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随后出现的福州路、老弄堂面馆则是体现出上海的弄堂文化🐬;外滩附近的四川中路♦︎、汉口路🌜,展现出的是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以及创新与传统的结合;最后来到外滩江边,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标志建筑结尾👩🏻。在重温节气的同时“云游”上海。

        臧熹老师曾点评道,的讲述状态有些过于端庄,缺少松弛感🪯。所以在这一次的拍摄中我也想要针对这一问题有所改善🛌。既然是以游上海的形式为基础🧕🏻,所以我时候选择边走边说,希望通过一些走动的方式🖖🏽,让身体状态先松弛下来🧑🏿‍💼,顺带着让我的整个语言状态也不至于十分拘谨。在场景表达上,运用真实的道具作为辅助,同时变换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与场景,通过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辅助自己松弛下来🏐。在面馆拍摄时就像是身处现场报道夏至当时当刻的场景🧙𓀉,丰富形式👳🏼,很可惜季节不合适,没能切身的对店里的顾客进行采访。同时在说到交换折扇脂粉这一习俗时🧑🏼‍🌾,最后以提出明年夏至的小建议这种方式与观众产生互动,让形式不只限于我个人一味的输出。

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24y1v7Z5/?spm_id_from=333.999.0.0


中国秋天特辑

晋善美

        前期准备阶段我一直思考着四个问题👊,即怎样体现中国秋天的特别?怎样对内容的播讲?如何实现多场景表达?如何提升作品的可看性和观赏性🏋🏽‍♂️?

        通过资料查找并结合自我经历🤭,我国南北方的秋天是不同的,生活在南方的我感觉到南方的秋天特别温婉和浪漫🛗,而北方秋季的的美景是另外一番特色,因此第一点就是讲述“中国秋天的气候景观”。过去我与一些在外国成长的中国小朋友有过交流🦊,我惊奇地发现🍂,澳洲小朋友们并不知道中国的板栗、红薯等各种美味的秋季小吃🫄🏿🌅,秋天的限定美食应该是一年四季中最丰富的🦻,因此第二点便是“中国秋天的限定美食”🌹。第三点我把它聚焦在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上,看到那些景色🫄🏼,我第一反应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秋水共长天一色”,说到中秋重阳就能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因此中国特有的描写秋天的诗歌也成为了一大元素🕞。

        回看期中作品,单调枯燥的原因之一就是场景过于单一。因此👩🏿‍🚀,在本次作品中,即插入了外国友人的采访音频▫️,还根据文案内容,针对不同的描述选择了不同的拍摄场地👩🏽‍🚀。同时选择的拍摄场景尽可能地和阳光相配,突出秋天秋高气爽的感觉🐼。以此使整个画面较为丰富🗃,信息较为完整,也可以很好的实现“多场景”🚯。在本次视频剪辑中,也体现了我自己的一些小构思:主持的开头和结尾,画幅占据全屏,中间三个板块是不同形式的留白,这不仅可以区分作品结构,同时在留白时✊🏻,可以在空白处增加一些动画以及贴纸、又或者是文字内容,进而来呼应主持人所讲述的内容,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个人认为这样在目前的视频领域是比较常见的🐻‍❄️,也可以增加一些观赏的趣味性👨🏽‍🦰。

        说到遗憾和不足💁🏽👨🏼‍🎓,在个别片段拍摄时,我的话筒没有收音📙,后期配音导致有点突兀,显得音画分离,观看的时候很容易跳脱出来🤞🏻,作为主持人的我相较期中作品虽说有些改善了,但是仍然需要把“个性特点”发挥的再明显一点。

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4y1A7sB/?spm_id_from=333.999.0.0


        结合同学们提交的视频作品和创作札记🌔,陈虹教授就本学期结课作业作出总结,她评价道此次作业是同学们节目主持创作的新尝试🤾🏻‍♂️👩🏻‍🎨,对于同学们克服困难、独立创作的精神感到欣慰。她认为👩🏽‍⚕️,要借助系统思维和解构意识对节气、四季等文化符号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找寻时令节气与自然景观、风土民俗等内容的关联👨🏿‍🏭,“讲好传统文化故事”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人物互动、诗文吟诵、场景变换等不同形式进行创意转化🍍,将“人”作为节目的落脚点,创设受众接受、认同、亲近传统文化的空间,使中国文化故事深入人心🎬。


意昂4专业提供👩🏽‍🦱:意昂4♚、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4欢迎您。 意昂4官网xml地图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