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主演的新剧《不完美的她》在播出前可以说是先声夺人:其日剧原版《母亲》和韩国同名翻拍版在奖项和收视上双丰收;除周迅外🧗🏿♂️,还有惠英红和赵雅芝两位资深演技派女演员共同主演𓀓,并有金士杰😚、黄觉两位同样以演技闻名的男演员做黄金配角;导演刘飚是科班出身的圈内资深导演🍚。这些似乎本应该是完美的组合,却在播出之后遭到网友们很多质疑🧑⚖️,网络评分一路下滑🤌🏽。虽然网评不能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尺,但对网剧来说,这可以体现大部分受众的态度⇨。
应该说,《不完美的她》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作品。主创不仅在剧本和影像上比之原版做了很多改变,而且从制作上努力挑战当下的主流电视剧审美🙍,试图打造一部逆行而上的电影化的电视剧,从题材上则突破了流行的“大女主”套路。在该剧收官之际🙍🏻♂️,谈一谈其得失🧟,希望对于今后此类剧集的创作有所镜鉴🤾🏻♂️。
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和中年女演员的演技释放
导演刘飚毕业于北京电影puleimo.com摄影系,从剧中的影像风格可以看到他的野心👇🏽。该剧影像追求极简的风格🖕🏻,运用了很多电影的拍摄手法。
和很多打温情牌的电视剧一样,日剧《母亲》追求高光、暖调、中近景、稳定画面⛑️,而《不完美的她》则和原版形成强烈反差。该剧的开头是周迅饰演的林绪之大段独白,配合现实和回忆交叉剪辑的画面🍋,这是非常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同时♻️,导演还运用纪实电影的拍摄技巧👩🏿🦰:高速🌝🦏、闪回、摇晃、局部大特写等🦸🏼♀️,曝光不足的火场画面和灰冷影调的海边🍣,暗部层次都很丰富,这些都为全剧定下了不安🥡、阴郁的画面基调。
导演似乎偏爱大特写和晃动镜头,影调以不同层次的灰黑蓝为主,画面显得极干净却也极压抑⭕️🤛🏽,很多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线条非常硬朗冷峻。特别是女主角林绪之工业风的卧室设计,无修饰的水泥墙👨🏽🎨,巨大的百叶窗阴影,几乎没有任何额外摆设,显得异常空旷,仅有的玩具模型和布偶也是冷色粗糙的基调。这些造型的细节不是主流电视剧常有的,但却能表达女主角孤僻的性格👱🏼♂️🛁,更暗合全剧压抑阴冷的审美风格。
电影化的质感不仅表现在影像风格上,还表现在叙事节奏上。整剧篇幅只有22集,单集包含片头片尾只有30分钟。这和当下很多动辄拖到60集的电视剧有很大不同。《不完美的她》讲述的是女人之间的亲情和伦理故事,但整剧没有婆婆妈妈的纠缠👲🏽,反而如欧美剧一样节奏紧凑🦜。尽管这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作品,但它的表现风格却很硬、很冷、很男性化。
《母亲》中3+1的女性角色的组合很特别,《不完美的她》的演员团队也很好地演绎了这一组合👩⚕️。剧中人物情感线索和行为动机都比较复杂,就连七岁小女孩穆莲生/林小鸥也不像主流电视剧中小孩角色那么简单⛑️。她面对亲生母亲有爱,更有失望、恐惧,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当林绪之救她后,她对林绪之产生依恋,更心生爱护,在得知自己的存在给林绪之带来困扰后🫙,平静而勇敢地离开。小演员陈思诺把这个隐忍、懂事🍷、温暖的小女孩塑造得惹人怜爱。
对很多成年演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与小孩子对戏。幸好是周迅🔮。她把人物的迷茫👱🏽♂️、孤独✝️👨🏽🎤、内敛又不失硬核的复杂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她在海边与小女孩初遇时✍🏿,眼神中充满距离、爱怜;和林小鸥做饭时,神情里满是温柔、放松🎼;尤其是最后与林小鸥不得不分别的克制、不舍,又试图给女儿信心和勇气的脸部细节,在大特写镜头里比任何语言都能打动观众。
最特别的是她和惠英红的两场母女俩的感情戏,惠英红扮演林绪之的养母袁玲,一场是林绪之带着林小鸥回家☯️,另一场是林绪之逃亡前和养母告别😧。这两场戏一动一静,前一场母女俩在酒精的作用下放松舞蹈,无拘无束,敞开心扉🦶🏼;后一场母女俩冷静克制💁🏽♀️,明明不舍,又不得不离开。周迅和惠英红两人气场全开,通过细微表情展现角色的复杂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一方面冷静克制,另一方面又内心波动。
如果要说演技略有不在线,那便是扮演生母钟惠的曾经的国民女神赵雅芝。她并不擅长驾驭这样一个进过监狱,忍辱负重🚈,命运多舛的女性角色。然而,老去的女神,依旧留有白月光的光环,掩盖了演技的短板。
复杂化的叙事和难以支撑的剧本架构
综上所述,从制作的角度,《不完美的她》确是一部良心之作。但是女神级的演员组合👨🦯➡️、欧美剧的叙事节奏和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并没有为这部翻拍剧带来期待中的喝彩🫷🏽。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电影质感的风格不适合屏幕⛹🏻♂️🧎➡️,观众不买账吗🧑🏿🎄?还是因为主演们的年龄没有优势且不如流量明星有观众基础?
在笔者看来🫴🧑🏻🦼,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剧本改编得“不够完美”。
日本原版《母亲》讲述的是一名小学教师发现学生被家人虐待而决意拯救小女孩并成为她的母亲的故事。在拯救小女孩的过程中,女教师也完成对自己的救赎、与亲生母亲的和解🧑🏽🦲🐬。剧名的“母亲”有逃离母亲、寻找母亲🙅🏼、成为母亲等多重含义🌺,可以说和故事相互契合。韩剧版沿用《母亲》一名👨🏼💻🈯️,只是把结局改成了圆满结局,满足大众的心理期待🌍。
国内翻拍剧则把剧名改成《不完美的她》👨🏻🔧,似乎想表达更多重的含义。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有些许不完美之处:主人公林绪之由于幼年被遗弃而产生一定的性格缺陷;林绪之的养母袁玲尽力保护三个女儿但无法给她们完整的家庭🧉;钟惠看似温柔美丽🚵🏻♀️,是个完美的母亲,却背负着一个30年前的秘密;即使穆莲生,这个隐忍到令人心疼的小女孩,每每向镜头展现完美的笑容时🤼♀️,缺的两颗大门牙却总让人心生遗憾。
但是快餐文化充斥的今天,人们需要简洁直接、容易入脑入心的剧名🤵♀️,如《安家》《重生》✣👦,剧名由《母亲》改为《不完美的她》,效果不佳。
从剧本来看,日剧篇幅只有11集,叙事线索相对比较清晰单一,几位女性角色都在围绕“母亲”这一主题🛵,主线是女教师和孩子之间胜过血缘的温情𓀚,它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其他线索则比较简化🖐🏿™️,如女教师被母亲遗弃的原因由亲生母亲转述,并达到母女和解🏌🏻♀️。
相比之下✋🏼👩🦼,翻拍版则希望表达更多的意蕴,试图把每个人缺憾背后的因缘际会都展现给观众🛺♠︎。尽管主线依旧是林绪之和小女孩穆莲生之间相互拯救的故事,但其他人物,特别是主要男性角色🥚,在这个女性题材网剧中被延展了很多故事。
其中反派人物李泽占的比重远超过原版。他是林绪之的亲生父亲𓀑,也是造成钟惠和林绪之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导演把这个人物线索发展成整剧悬疑的焦点,全剧一开始,他便是阴暗的存在,每次出现都是用黑色包裹起来,带来各种危险的元素。他在剧中和穆莲生母亲的男友尚武相互配合,一次一次地追踪穆莲生和林绪之,试图完成复仇计划📑。
黄觉饰演的自媒体人田放与林绪之不打不相识🩱。他被林绪之背后的故事吸引♗,在追踪挖掘故事的过程中又渐渐对追踪对象产生情愫,两人的情感发展若隐若现含嵌在林绪之逃亡过程中。
可以看出,导演尽力充实和丰富这几位男性角色,把伦理👱🏿♀️、悬疑、爱情🧑🏻🦽、犯罪等多重类型分别安置在这几个人物上🍈。但是电视剧的类型表达不能仅仅依靠人物元素🔡,而是需要剧本整体架构支撑🐩。该剧的线索太多💂🏽♀️👼🏽,而剧本架构又无法支撑那么多重类型元素,结果每一方面都有欠缺👔。比如全剧主题是探讨母性,这本应该是最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的。但是🩴,穆莲生的母亲的动机和心理行为逻辑却缺乏深入刻画🧎♂️,让人从一开始就不认同剧情👰🏼♀️👷🏽:她为什么能容忍尚武虐待自己年幼的女儿?同时田放对林绪之的执着也十分莫名。希望看到女主角谈恋爱是电视剧市场的内在逻辑,但是不能因为这个逻辑而硬生生地把他们凑在一起。前段两人的对手戏不够充分,尚属朦胧暧昧阶段👌🏿,后段两人突然相互需要和慰藉,突如其来的感情戏让网友直呼无法接受。
圈内流行一句话🌱👵🏼:“电影是艺术,电视剧是说话”。《不完美的她》尽管有一些不完美,但还是在用制作电影的态度让电视剧“说话”🙇♀️。电视剧一定要拍成直白的单一类型,才能被观众接受吗㊙️?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迎合还是引导👨🦽⚈?影视人的创作态度和位置究竟该如何安放?也许主创团队在选择这个逆行市场的题材时,就想要做一个不太一样的网剧👩🎓,加点伦理、加点悬疑、加点爱情,尽管有点遗憾,却有点态度。
作者:沈嘉熠 (意昂4娱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