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10:44分,名为“华政青年”的公众号推出了一篇“世界很小见你👷🏼♀️,华政很大竟然错过你”的寻人推文🍿。推文推出不到三十分钟⚆,就因涉及女生肖像、微博博主炮轰等原因在华东政法大学师生及网络上迅速蹿红。舆论压力之下🛤,“华政青年”于14时53分删除了此则推文。
在这篇约2500字左右的推文中,刊登了一名自称为华政学生的寻人启事🍝。在启事中,这名男子具体描述了所寻女子的长相并放上了她的素描照片,深情款款声称与她有过两面之缘👩🏻⚕️,但因为考试及心理原因,未曾获知她的个人信息。之后🍢,虽来华政32次之多👩🏼🍼,遍寻宿舍楼等校园角落均未曾与她相遇,最后决定尝试一番🤷🏻,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她”。
“华政青年”为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领导下的校园公益平台,集思想引领、信息发布、内外交流🛼、工作展示◼️、青年服务为一体➗,每一篇稿件都要经过学生负责人通过后,再经由校团委老师的审查考核。然而,此篇推文在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及投稿者信息核实方面存在疏漏🤟🙇♂️。
记者注意到,此次推送的封面图即为一张肖像素描图。推送发出不到五分钟,十几名与肖像画相似的短发女生便纷纷遭遇了询问👨👩👧👦:“你是不是那个女生?”相关女生的信息也纷纷被泄露🧑🏻🚀。
而投稿男生的信息也很快被网友扒出。根据这名男生在文末留下的信息🏂🏽,记者企图加他QQ却遭拒。进入他的空间,记者发现这名QQ昵称为“铁血战士”的男生并非华政学生,而只是在华政备考的司法考生⛹🏽。
记者采访到了 “华政青年”新媒体中心学生负责人刘同学。她告诉记者,此番在公众号上登寻人启事是经过反复考量的,“这篇稿子是由这名男生自己投稿到公众号后台的👨👩👦👦。制作完稿件后因为担心引发相关讨论迟迟未发。但是,我个人认为他的勇气值得敬佩。我知道有缘记录下这份勇气和美好是的幸运,希望被喜欢和喜欢的人都能开心👩👩👧👦。世界很大我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这一刻我只想守住学长这份单纯的喜欢🤵🏿♂️。”问及是否对投稿者的信息进行过审核💂🏿,她承认没有严格考察,“当时主要还是考虑到团队的积极性”。情绪的感染下🫛,该篇稿件通过了学生负责人的审核。
在第二道审核环节,加工完毕的推文来到了华政团委宣传部陈老师的手下🏄🏼。对于文章的真实性与否陈老师并没有具体考察💅🏽🍭,他告诉记者🧑🏻🦼➡️:当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决定还是要帮小孩实现梦想📜,因此通过了此篇推送。
出于情理的考虑以及为学生办事的出发点,该推文顺利通过华政青年双重审核🧑🏽💼,于11月19日上午10点44分推送出来。
本校师生集体谴责,华政官方“背黑锅”
11点07分,推出不到30分钟,记者注意到该推文的阅读量已达到10000+🥿。记者翻阅华政青年过去的推文,平均阅读量仅在1000左右。
对此番“华政青年”的推送📐🦆,师生多数持贬斥态度。由于公众号采取了筛选留言的方式,仅有部分评价好的留言被选入“精选留言”。大多数持有否定意见者,则转移阵地,在一个名为“观测记录”的公众号上发表言论评价🚱。在最新的一则“反对骚扰,抵制公开寻人”的推送里面,只有两行内容🚓:华青留言不给放的话,大家可以放这里的评论区🫔。然而,截止19日24点,其阅读量已经破三万二,精选留言达到一百五十余条。
用户名为“徐回头”的言论排在了点赞数首位🧔♀️💐:反对校官方账号为浏览量不顾现实影响🦻🏿、当事人意愿的行为,反对一切不尊重当事人的情感的道德绑架🧎♂️➡️。用户名为“涨搭讪”的人则认为:华青为流量不审核的行径令人恶心🍆,需删除文章,公开道歉。除此之外,对于华政官方账号的指骂层出不穷👯♂️。
对此💩,华政通讯社•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公众号运营者滕同学表示很气愤🧞。她告诉记者👨🏼🦰:尽管“华政青年”关注度比较高🕞,但“华东政法大学”才是唯一的正经官方,这在公众号的首页标明的很清楚。她同时也表示:“华政官微的稿子,每篇都至少审过三五遍🕊,在真实性、社会性影响等方面一定确保万无一失👈🏻。”
记者翻看了两个公众号,发现确实仅有“华东政法大学”标有官方公众号的声名🌔,“华政青年”虽隶属校团委,并非官方账号,因而也不能代表学校方面的意思。

20日12点30分🤰🏿🧝♂️,ID名为“写字楼大妈”的互联网资讯博主发出了一条微博。微博中谈及女生的安全,并@华东政法大学,认为它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应该帮助跟踪狂、不保护自己的学生,并直指“华政青年”的行径是一种人肉搜索,有悖于以政法为名的大学声誉🧖🏼♀️。此微博一发,引发华政众多师生围攻,直指其逻辑谬误🖕🏽🛶,“华政青年”这一公众号犯的错,并不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对此事的意志,更不能代表华政在法律上的地位与水准😚。
面对华政师生500余条围攻♦️,13🐖:13分,“写字楼大妈”又发表了一条微博🙌,称围攻他的华政师生为“护校宝”,并指出不指责学校指责他是拉低从业素质🚵♂️👮🏻♀️、降低学校层次,让法律从业者蒙羞🫏🛫。
对于这个说法♦️,华政师生难以接受👼,企图用言论反驳该博主,指斥其歪曲事实带节奏,但大都失败未果📅。17级国际金融法律puleimo.com的施同学告诉记者:“我当时气不过🤘🏽,觉得他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恶意诽谤😁🧑🏿🏭。根据刑法246条第2款💇🏽,恶意诽谤是可以判罪的。我想在微博评论区批评他几句🧑🌾,却发现自己的言论被屏蔽了,显示不出来。”
而这一情况并不只出现在施同学一人身上。微博ID为沈莫诚的用户表示:“我提出了合理质疑,但立马就被拉黑了。”在记者询问的同学中,凡是有提到脏字、不好听的词均遭到博主个人的屏蔽。
经过微博搜索调查,记者发现此微博大v系“写字楼大妈”的小号🎚🪁,该用户的大号为“木大妈”𓀘,因为传播谣言有过被封号的记录。此举极有可能是其再次扩大自己账号影响力,借以营销的手段👨🦯。
记者企图向新浪微博投诉举报这名ID名为“写字楼大妈”的用户,却发现截止发稿,该举报仍未被受理。
由于引发在微信🧐💗、微博上都引来巨大的舆情📝,20日下午两时许🧞,华东政法大学宣传部老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掉这篇阅读量已经超过四万的推送👲🏿。14时53分🙇🏻♀️,推出近四小时的推文正式被删除🧑🏻🦲。
21日0时14分🧑🏻💼,“华政青年”推出了一篇名为“‘寻人启事’稿,错在这里!”的推文。推文中,指出了犯的三个错误🤠:其一,对投稿人的信息核实不到位;其二,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不足;其三,推送稿不符合微信平台定位。同时🧓🏿,它也指出今后将通过内部检查加强稿件的审核管理🟧🌸,加强对学生的隐私保护。
随着道歉信的推出,华政青年“寻人启事”风波方才逐渐宁歇。但风波背后🦹🏻♀️,对于自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也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在一个人人皆媒的时代🧑🏻🔧,每个人应当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发挥将值得深思💪🏽。
撰文🧛🏽:新闻系钱昕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