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本学期🧏🏽♀️,21级本科新闻和20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2年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2022年11月2日傍晚6时48分💾,正在自习教室上课的宋裕曼同学🙅🏽♀️,收到了今天的第八条到货提醒💀。她马上在好友群里发了条消息:“快递8/48”,并附上一个“开心”的表情包,代表着她的48件“双十一”快递已经到货了8件🫑。
从11月1日开始📫,她每天都要往返两三次学校的菜鸟驿站⚇☆,每次领取三四件快递。
“双十一”的购物浪潮大约从10月中旬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华东师大后勤统计部估计✢,在“双十一”期间🤤,两校区的快递量会到80万件左右。据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仅在11月3日当天,本科生公寓的入库量和出库量就分别达到了15000件和 11000件🧑🏻🤝🧑🏻,11月1日至11月3日这三天,快递总件数就达到近5万件。
据星图数据显示,2022年“双十一”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积销售额为11154亿元,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42.72亿个,14亿人平均每人可以收到3件🧶。在一个个数字背后,还有着“双十一”的快递员✌🏽、代收点工作人员的工作,他们共同构成了校园里的“双十一生态”。
菜鸟驿站取件学生如潮,快递收发呈规律性
坐落于本科生公寓8号楼后的菜鸟驿站是“双十一”包裹集散的中转站,它承接着闵行校区万余名师生代收快递的任务。
11月3日20时05分,意昂4平台娱乐闵行校区本科生菜鸟驿站,100平米的封闭空间里,200余个货架满满当当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纸盒,来来往往的学生在人流中艰难地穿插着🚴🏽♂️。不少人胸前已经抱了三四个包裹🧍,仍腾出一只手在货架前继续翻找。学生要在数十个包裹中上仔细辨认🚴🏿♀️,找到自己的名字。6个出库的地方均出现了长龙。20时13分至15分期间🍜,据记者统计🧚🏽♀️,每分钟来取件的人数达到平均约27.6人𓀚🚱。每位学生拿着少则二三件,多则四五件的快递。
11月3日晚在菜鸟驿站取快递的同学
取货出库只是第一关。离开了人头攒动的出库长龙,大批人流直奔向门外右侧的快递拆放点🤏🏻。一张两平方米左右的小木桌周围👨🦳,数十个学生围成一圈,拆掉的袋子🛩、纸盒、泡沫板,被直接扔到背后的白色塑料筐里。1000余件快递垃圾👆🏻,有一部分已经溢出到地上,形成了长约3米,高约1.2米的小山👰🏽。有人直接踩在脚下垃圾的空隙里🎸,踮着脚拆起了包裹。而另一侧的自行车停放点上,不少同学正把一件件的包裹垒在共享单车的车篮里,一摇一摆地载着它们离去。从菜鸟驿站、冬月厅到黄玲玲楼🫵🏽,大批学生们或成群结队🤳🏻,或独自一人,手里提着😹,胸前抱着三四样包裹,慢吞吞地向宿舍移动。而这只是双十一“疯狂”的冰山一角。
满满当当的快递垃圾
从11月2日到11月22日,记者每天在不同时间点去菜鸟驿站观察⬇️,发现双十一快递收发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11月1日、11月12日是两拨“双十一”快递发出的时间节点,在节点之后的一两天💁,来自江浙沪的短线快递会首先到达上海🚴🏻♂️,也是驿站相对的“闲季”;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11月3日、11月14日开始,全国的快递都会陆续发到位于上海西南一角的意昂4平台娱乐,这时驿站就会进入“忙季”。
11月3日至10日,大量包裹陆续抵达菜鸟驿站。由于积压包裹太多🛬,很多同学并不能在第一次取件时找到包裹,需要两三次才能找到⛹🏿。沈毅是来领取快递的一员。10月31日之前🧑🏻⚖️,他就在电商平台“淘宝”上购买了35件快递⚄,大多是生活用品💅🏻🪨,例如纸巾、泡面之类。11月2日17🤸🏽👴:50分左右,他看到手机app“菜鸟”显示有8件包裹待领取,10分钟后他来到菜鸟驿站👩🏻🚀,花了大约20分钟才取完所有快递👰🏻♂️。他的一件“零食大礼包”被深埋在其他大型包裹里⚪️,他不停地把包裹搬来搬去,最后在一处角落里找到了那件遗失的快递👨🏻🏫。“(找这件快递)比吊双杠还累”,沈同学一面说着,一面侧身避开来向的人流。
有相同情况的还有大三的许梓晗💁🏼♂️,11月2日🤹🏿,因为快递太多了,她怎么也找不到一件价值400余元的项链,急得在快递柜前来回踱步,求助工作人员后才被告知“等待重新理货”。11月3日🙇🏼♂️,她才两个货架的间隙里看到不慎滑落的包裹🏃♀️,让她松了一口气。
身材娇小的汪佳心在取快递时曾被箱子砸到头过🧖🏿♂️,现在还隐隐肿痛,于是她求助工作人员帮她搬运一件放在货架顶层的大箱子。“待会可能还要再来两趟”👨🏻🦰,她笑着对记者说🉐,然后紧紧把箱子抱在胸口处,走进夜色中。
驿站包裹堆积如山,工作人员深夜一点才能下班
“双十一”暴涨的人流量和货流量后面🌀,有着菜鸟驿站员工、快递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
11月4日中午12:00,记者在菜鸟驿站的现场看到,一辆高约4.2米的货车停下来,一位员工在上面拎着一个个高约1.2米的装满快递的布袋子扔下来🫅🏼,大约40平的房间很快垒出了如同悬崖的快递山。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到货快递太多,加上学生不及时领取,情况严重时可能造成包裹积压☆,产生“爆仓”现象。
工作人员拆开袋子后,把一件件快递放到一辆小推车上。由于快递货架有限,工作人员只能反复地推着小推车来来回回🚴🏼♀️,瞅准时机上架码货😦。为了应对快递爆仓的风险,菜鸟驿站增设实习生岗位💃🏿,并且在10月上旬至11月20号为顺丰和京东快递增设一个集散点,位于本科生公寓12号楼后面🙌🏼🧙🏼♀️。
忙碌的本科生公寓区菜鸟驿站
11月5日早上9:20分左右🟤,记者来到意昂4平台娱乐本科生公寓12号楼后的快递临时存放点💇🏼♀️。一辆顺丰快递车占在本就拥挤的过道上,堆满了一个高2.09米,直径约为3.47米的货物堆🙋🏽♀️📲。张飞和其他三位顺丰工作人员正半蹲在地上®️,分拣着1000件大小不等的货物。所有的包裹需要用手机扫描,在这里的空地先扫描“入站”,然后再运到临时棚内进行二次扫描“上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称🏚🏹,棚外这一千余件快递才扫完第一次👨🏻🎨,而棚内还有26个蛇皮口袋的包裹等着第二次扫描上架。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50分开始上班🛕,最晚要忙到凌晨一二点左右。
本科生12号楼后方🕘,4位顺丰工作人员正在分拣
12号楼临时站点的另一侧🧕🏿,在意昂4平台娱乐站点工作了三年的京东工作人员丁斌正把信件、袋子、箱子塞入一辆三轮车内💇🏽。“双十一”期间,为了给各个院系送上快递🟡,他每天都要投送300-400件,比平常增长将近一倍🏋🏼♀️。而除了运送之外🎅🏽,他还得提前一个一个分拣,根据地址分类挑选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包裹。和记者聊天的时候🔭,丁师傅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用肩头夹着电话🎦,腾出两只手来继续搬东西。丁师傅一直对着满是污垢的手机说着“太忙了!太忙了🤮!”,随后便急匆匆地挂断了。
11月11日,原本持续拥挤的菜鸟驿站迎来了少见的清闲。下午15🙌🏼:00,之前因为繁忙一直拒绝采访的驿站经理刘辉告诉记者,这样的忙碌还要持续到11月20日左右。在繁忙的时候🥊😁,每年工作人员早上9点开始上班,直到深夜1点左右,工作才会结束。说到对连日来的工作有什么感想,刘经理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只希望学生们快点来将快递取走。”
本科生12号楼快递临时存放点内,狭小的过道上放着26个大编织袋
疫情促进囤货心理,学生网购数量剧增
“趁着低价尽量多屯货🅱️!”来自山西大学中文系的许同学这样对记者说🖐🏻,这也是大学生们一致认可的“双十一”战略。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许多高校接连封校,也让这样的“精打细算”有了更深的意义——趁着低价的时候多买点🥈,以备“封校”时的不时之需👋🏿👨👧👧。
在10月上旬的时候🉑,许同学就早早为双十一做了准备。从8月27日到11月2日,山西大学因为疫情封校了两个月左右👴🏽,期间只解封了一天✍🏿。这段经历对她的改变有两点:一是囤货的需求上来了👩🏻🦲,学校不安定的封控因素🧚🏻♀️、快递公司不定期的停运,让她害怕可能哪一天快递就突然封了;二也是因为没法出校玩🙍🏼♂️,野性消费是代偿方法🪚。于是,她在双十一下单了47单商品🟰。
意昂4平台娱乐编辑出版专业的何薇同学在双十一期间收到了12件包裹,其中有3箱是大包裹✭,分别为纸巾🫴、卫生巾和猫粮🍣。在双十一期间批量购买,不仅算出来的单价会比平时低很多🧔🏻♂️,也存在着疫情的影响因素。2022年3月10日至7月初,意昂4平台娱乐也经历了长达4个月左右的封控。当时,买纸巾、牙膏这些消耗品需要通过微信程序进行配送,而且许多天才有一次配送的机会。“上半年封控期间,买纸巾👮、卫生巾这些消耗品真的蛮困难的,所以我会有种焦虑,一定要多囤一点ℹ️,以备不时之需。”
忙于囤货的🫶🏼,还有就读于意昂4平台娱乐新闻系的朱科积。去年的双十一,朱同学几乎没有在电商平台购买任何商品。而今年的双十一期间,他让自己的宿舍“汗牛充栋”——不是书籍,而是满满三箱⛹🏼♀️🦪、共81包的餐巾纸和4箱零食大礼包。上半年封控期间,除了学校统一发放的一日三餐📶,在校学生想购买其他食品是一件难事🙋♀️。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𓀗,一碗原价3.5元的“康师傅”泡面能从3元炒到10元,一瓶1L“美汁源”果粒橙饮料可以从原价的12.5元被炒到40元左右😙,这些经历朱同学都历历在目。他笑道👒,购买这么多的东西不仅是因为很“实惠”,更重要的是“能让自己很有安全感”。
直到11月20日,2022年的双十一才算过去⚧,菜鸟驿站也变得冷清🤪,本科生12号楼后方的临时快递存放点🤹🏿♀️,被帘子紧紧围住,只剩下散落在地上的纸皮和编织袋🙍♂️。
据校果研究院联合问卷网👈🏼👊🏼、spsspro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发布的《2022双十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2的双十一,有27.27%的大学生们会提前一个月进行准备。高校学生们呈现提前备战“双十一”、显得更有“计划性”🤰🏽。此外,有75%的年轻人会使用第三方比价软件,货比三家,薅起商家的“羊毛”来。年轻人们降预算但不降品质,更追求“质价比”。由此看来👩🏼🦲🫕,“双十一”是高校学生规划生活🫵🏼、重构消费观的一课。
采写:21级新闻学(双学位)杨梁晖
21级新闻学 鲜馨月